您现在的位置: 阿拉屋里 >> 教育教学 >> 教育科研 >> 家庭教育 >> 正文  
  第十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
第十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 作者:张绪培    转贴自:中国教育学会    点击数:2142    更新时间:2010/12/29    文章录入:wulftx ]

  第十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浙江省有一所很有名的学校,跟踪了他们学校毕业的学生,最后得出结论,班级里面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后续发展是比较好的。上次徐匡迪同志回来,他们搞同学聚会,他们班里的同学讲, 匡迪同志当时在班里的时候大概也是十名左右,所以第十名现象我是觉得很值得研究。一个学生要保证第一名的位置,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这是很不值得的,对他的后续发展没有多大帮助,牺牲的东西太多。而第十名就不一样了,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不大引人注目,老师不老盯着他,因为他还可以,不是最差的。家长也觉得他还可以,比较放心。所以他被家长、老师相对忽视了以后,他倒反而有了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我建议给孩子更为宽松的环境,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如果一个孩子的每一分钟都是家长和老师给他安排好的,这样的孩子,我看最终不会有大的出息。所以我想我们应当从这样四个角度来理解素质教育,来理解创新精神和实践。

摘自:张绪培厅长在中国教育学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中的讲话。

讲话稿原文如下:

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张绪培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社会责任,第二个方面是创新意识,第三个方面是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要改变这个状态,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把颠倒的教育节奏颠倒过来,让孩子保持好奇的天性。现在我们的教育是学生越小,学习越苦。有一句话叫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它本身来讲可能也有合理性,但是这句话越来越被推向极致,被异化,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中小学阶段就被扼杀,考进大学以后真正在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好奇是一个人的天性,他只能保护,而很难再重新去培养和唤醒,所以要重视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要让孩子们从小不要对学习感到害怕,不要对学习产生厌恶。现在我们让孩子从小忙得团团转,最后令孩子落下了很多坏毛病,其中一个毛病就是拖拉,这个毛病多半是家长逼出来的。孩子作业做完了,家长总是不断布置新任务。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他就拼命做,做到最后他发现这个事是没完没了的,于是当他长大懂事以后就开始消极反抗,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拖拉,所以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有这个毛病。我们应当把孩子解放出来,不仅仅是小学生,还要把学前儿童解放出来,孩子就是以玩为主。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点值得总结反思,那就是我国许多教育改革总是企图完成完不成的任务,总是企图超越。学前教育想把小学的事干了,小学想把中学的事干了,中学想把高校的事干了。实际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成才的不多。所以要把小孩子解放出来,真正培养他让他高高兴兴地学习、生活、玩。

最近,浙江省准备先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减负。我们实施了“三位一体”的减负工程,一个就是以县为单位,采取集体行动,因为高中的管理权都在县里。第二个,我们去年花了很大力气通过了浙江省自己的地方法规,叫做《义务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条例》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给予了明确的限定。再一个,就是把督导责任区这个事做好,就是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把颠倒的事情颠倒过来。

第二就是按规律办事,让孩子智慧起来。现在我们好多媒体讲德智体美。我们只抓智育,但很多地方抓的是分数而不是智育,不是真的智育。在教育领域,科学发展观也应该是一个指导思想,因为我们的教育不够科学,不够专业,导致谁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谁都可以指责教育。现在可怕的是我们搞教育的人自己不把它看作是个专业。我们对所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一种错误的理解,就是老百姓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百姓需要我们去引导,因为教育是科学,教育有它的规律。比如说,我们把一元的教育目标扩展为包含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多元目标。然而,这件事情,叫了那么多年也没落实。我到美国去听了小学四年级的课,听完后他还布置作业,美国小学生没有作业的,我那天去真还有作业,布置的作业是请孩子们回家证明一下家里的宠物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我觉得这道题出得好极了,让学生证明家里的宠物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这一个题目包含着科学研究的一个完整过程。首先要选择研究对象,因为美国家里一般还不止一个宠物,要确定研究谁。第二个要你做设计实验,第三是设计实验以后要去观察、记录、分析并得出结论。所以像这种方法论的培养,美国是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再比如说教学民主,没有教学民主就不会有孩子的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培养善于问问题的孩子。我们现在培养孩子的症结是什么呢?没有问题了我们就以为是好孩子了。如果没有教学民主,我们就不可能培养正义精神,也不可能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再比如,教育联系孩子的实际,这个是我们的基础教育里面很薄弱的。我是教物理的,我们的分子运动都是从布朗运动开始讲起。我发现美国和欧洲的课本分子运动都是从厨房讲起。厨房里面妈妈又在做红烧肉了,他没看见,但是他闻到了,说明肉分子钻进了他的鼻子,说明酱油和糖分子钻进了他的鼻子,综合反应这是肉,而且是红烧肉。为什么啊,冷的时候闻不到啊,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分子运动论所有内容,所有结论都在这里。所以只有把我们的教育教学跟孩子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孩子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身边的问题带到课堂里面来。再比如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研究性学习,我们的教育至今尚未落实。行千里路和破万卷书是同样重要的,所以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智慧起来,而不是光是会做题目,这个很重要。

第三,小班化和走班制是必由之路。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已经普及了。而在国际背景下面,基础教育普及后,教育形势的两大变化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就是小学的小班化和中学的走班制。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朝着适合他的方向发展,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小学阶段必须把班额减下来。所以纲要里面有推动小班化的论述,我觉得这是很对的。我们的中学课程,现在已经有了一点弹性,我觉得还不够,还要有更大的弹性。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让孩子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潜质,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对自己负责。我认为让孩子学会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有个美联社的记者到我们清华、北大,问清华北大的学生,说:“你们现在学的这个专业是不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是不是你们自己最喜欢的。”没想到,北大、清华的孩子大部分说NO 她又问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呢?爸爸妈妈选的,爷爷奶奶选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的高考分数到了这个专业,我们就读了这个专业。所以这个记者回去以后就写了篇文章挂在网上,文章的题目叫做《美国人不要急》,大意是美国人你不要着急,中国学校现在就这个水平。起这个题目的背景是,四五年前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美国有个政治家就放出了一个理论叫“中国威胁论”, 说中国的软实力也不得了,所以他这篇文章算是回应——中国的软实力没什么了不起,美国人不要着急。她说这样的孩子,他在读的这个东西不是他自己喜欢的,那么今后是不会有大的出息。所以我认为要把人生规划放到我们中学的教育教学当中去,让孩子学会选择,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让孩子在选择当中发现自己的潜质,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干什么。这样,孩子到了大学以后,就能够逐渐地把好奇心变成兴趣,从兴趣中确定自己的志向,这样的孩子他才可能有大的作为,才可能有出息。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就试图往这个方向走,改革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分类测试,分批录取。就是让考不同大学的孩子考不同的内容。浙江省高中教育已经彻底普及了,高中的毛入学率已经到了97%,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还是三年念一样的书,考一样的卷子,那应该算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所以我们政府应该考虑做这个事情。学生在发展道路选择方面需要我们专家去引导,而且我们感觉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对自己负责。现在我们高等教育大发展,却培养了一大批啃老族,毕了业以后不干活,啃父亲母亲。如果究其原因,是他读的这个书是爸爸妈妈让他读的,专业是爸爸妈妈帮她选的,所以他不知道负责。现在我们老是讲孩子没有责任感。我们家长什么时候让孩子真正为自己负责了吗?没有,都是我们给他安排好的。

第四,第十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浙江省有一所很有名的学校,跟踪了他们学校毕业的学生,最后得出结论,班级里面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后续发展是比较好的。上次徐匡迪同志回来,他们搞同学聚会,他们班里的同学讲, 匡迪同志当时在班里的时候大概也是十名左右,所以第十名现象我是觉得很值得研究。一个学生要保证第一名的位置,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这是很不值得的,对他的后续发展没有多大帮助,牺牲的东西太多。而第十名就不一样了,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不大引人注目,老师不老盯着他,因为他还可以,不是最差的。家长也觉得他还可以,比较放心。所以他被家长、老师相对忽视了以后,他倒反而有了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我建议给孩子更为宽松的环境,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如果一个孩子的每一分钟都是家长和老师给他安排好的,这样的孩子,我看最终不会有大的出息。所以我想我们应当从这样四个角度来理解素质教育,来理解创新精神和实践。

 

  • 上一篇文章: 韩国中小学生赤膊在雪地中军训

  • 下一篇文章: 永远都要坐前排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悦己才能悦人[3591]

  • 莫把天窗当摆设[3796]

  • 夏季用车的四大危机对策[3807]

  • 雷暴天气 谨防爱车被“雷劈…[5122]

  • 2011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448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给女儿的信(写于2005年儿…[6417]

  • 《光谱和光谱分析》同步练…[5000]

  • 《光电效应》同步练习[4959]

  • 《光的衍射》同步练习[4921]

  •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双缝…[462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浙ICP备0502092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站长:吴磊峰        页面执行时间:80.08毫秒
    欢迎你!阿拉屋里的第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