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阿拉屋里 >> 教育教学 >> 课程整合 >> 整合文摘 >> 正文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践的再认识         ★★★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践的再认识
[ 作者:王荣良    转贴自:《信息技术教育》006年第2期    点击数:2909    更新时间:2007/6/14    文章录入:wulftx ]

200010月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下简称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正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推进。近年来,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对整合作出了全方位的释,一线教师们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整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根据《200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态调查年度报告》中的抽样调查数据,只有2%的教师没听说过整合,可见整合的概念深入人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人们对技术进入教学从而引发教学方式的革命充满期待。然而,在经历了有关整合的热烈的理论研讨和小范围的实践尝试以后,在经历各地各学校通过开展整合课题研究和优秀整合课展示推广活动以后,整合在进入主流教学活动过程中明显放慢了节奏。同样《200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态调查年度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只有24%多一点的教师能在教学中实施整合,绝大部分教师仅对整合理论有所了解,但并没有或很少在教学中实践。

事实上,作为整合的具体实践者,一线教师们更关心的是整合的具体操作;作为学校以及学校的管理者们,则是关心如何营造开展整合的环境和推动整合的策略。因此,在继续开展整合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关注整合实践研究和整合实践的操作者,分析现状,解决实际问题,寻求整合深化发展的突破点,是很有必要的。

一、从学校需求分析开展整合实践的动力

从使用者视角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是平民化的过程,技术越发展,功能越丰富,操作越简单,进入教育教学过程就越容易。从投资者视角而言,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高投入的过程,并且是持续不断的投入过程。投入的回报,是教育信息化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显然,社会各界对教育信息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而整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表现,整合的效果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回报之一,整合也推动着学校的发展。

开展整合有利于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课程改革的视角,阐述了开展整合的目的在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众多的课改实验学校几乎都开展了整合的实践,同时,技术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无论对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明显的。整合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抓手。

开展整合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有效积累学校资源。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整合是紧密关联的。在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以后,整合的实践既是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检验,也是其价值的实现。在整合实施过程中,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有效地积累了校本资源,为整合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开展整合有利于创建学校的品牌。品牌建设是学校特别是名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整合实践往往为学校品牌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活动的开展进入良性循环。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学校,因为一节整合课获奖,引起学校教师及所在地区的重视,带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因此,整合实践与整合环境是相互依存,同步发展的。学校为整合的开展创设条件,整合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机遇。

二、从整合现状认识整合实践中的阻力

据统计,2002年全国中小学的生机比为35:12003年为27:12004年为19:1。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都以“建网、建库、建队伍”的方针加强对硬件环境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以此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然而,作为整合课,即运用整合的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公开课的形式突现其表演、展示的属性,大部分学校在将整合课推进到常规课堂教学中遭遇了困难。分析原因有二:其一,整合的高成本使得整合课难以普及;其二,整合目标的迷失阻碍整合的深入发展。

除了少数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早、条件好的学校,大部分中小学校都运用团队的力量分工负责有关策划、设计以及课件制作,经历多次反复打造一节整合课。人力、时间以及其它成本的投入,使得整合课的功能发生异化,很难用于常态教学。

同样因为整合课功能的异化,教师在整合课的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技术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规整性。从近年来大量的基层学校有关整合课题研究可以看出,学校和教师大都热衷于整合模式的研究,期望获得整合的一般方法。在标准整合模式的禁锢下,教师过分追求“形似”而忽略“神似”,满足于从情景引入到交流拓展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而忽略了整合的真正目的,并相继出现课堂效率极低、学生偏离教学目标等问题。

因此,“走进课堂”是整合的发展方向,这里的“走进课堂”是指整合课应成为常态课,进入日常课堂教学之中。“走出课堂”也应是整合的发展方向,整合的理念与方法不应该只局限与课堂教学,网络的时空观不应受课堂的限制。平民化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平民化也应该是整合的发展方向。

三、从教师发展角度构建整合的合力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科教学引入了整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学校构建整合氛围的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的平台。教师在课程整合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对话、反思等环节,在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智能、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在学校层面上,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整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注整合公开课的研究功能。整合是一项艰巨的探索工作,不同的环境因素需要不同的整合策略。削弱整合公开课的展示功能,强化教研功能,通过设计实践对话反思再实践的技术线路,在整合课不断完善的同时,整合的实践者、观摩者同时得到发展。

第二,关注学生为中心的真正落实。尽管课改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绝大部分教学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都是围绕教师展开的,现象是:教室里有一台计算机必定为教师准备,资源的开发考虑的是如何方便教师备课。多元化的资源经过个性化教师的处理以满足多元化的学生的需求,其结果表现必定是资源的匮乏,也构成了整合普及发展的障碍。改变一人机或一班机的模式,探索多人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开发和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当然也是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来达成的。

第三,关注教师发现、驾驭现有信息资源的能力。教育博客的兴起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在于博客的技术架构符合教师交流与反思的需要。从一个非教育专业平台博客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这一事例,给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成熟的、共用的、廉价的信息平台在某种意义上比专用平台更具有发展的生命力。因此,教师的信息能力更在于善于发现现有资源,善于挖掘教育功能,善于组合信息资源,而不是简单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专业的软件制作能力,更不能等待软件企业或他人为教师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软件或资源。

整合是教育改革和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项平凡的工作。整合没有必要承担过多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当前整合需要的是基于广大教师的实践研究,其目标是整合的平民化与普及化,直至整合成为师生们的自觉行为。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记要

  • 下一篇文章: word去除页眉中横线方法两则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悦己才能悦人[3595]

  • 莫把天窗当摆设[3804]

  • 夏季用车的四大危机对策[3813]

  • 雷暴天气 谨防爱车被“雷劈…[5129]

  • 2011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449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给女儿的信(写于2005年儿…[6421]

  • 《光谱和光谱分析》同步练…[5004]

  • 《光电效应》同步练习[4965]

  • 《光的衍射》同步练习[4926]

  •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双缝…[4629]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浙ICP备0502092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站长:吴磊峰        页面执行时间:85.94毫秒
    欢迎你!阿拉屋里的第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