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71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1、教学对象

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2、行为

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

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

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

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

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

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

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

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

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例如:

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这是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其目标层次是应用,所以应该从应用一行中查找动词,比如使用列举这个词,这样行为就可以被描写成列举生活中的一至两个例子,说明人们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3、条件

这个要素说明了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也应以这个条件来衡量。

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比如,30秒内完成10个仰卧起坐。就规定了完成仰卧起坐的具体时间;再比如,查字典,翻译下面的英语短文。就考虑了信息方面的因素。

4、标准

这个要素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要求,教师可以用它不定期衡量学生的行为是否合格,学生也能够以此来检查自己的行为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还有差距。

20分钟内,完成一篇看图写话练习。这个标准表明了行为的速度;

在吹奏竖笛的考试中,如果出现两处以上的错误,就为不合格。这个标准规定了行为的准确性。

以上两个标准都采用了定量表示法,在这种方法中除了可以使用数字外,也可以采用百分比来表示。除此之外,标准还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示。

标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质量的最起码的要求,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编写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行为出发,而不能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标准。

当我们把四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了: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教学对象),能在5分钟内(条件),完成10道因式分解题(行为),准确率达95%(标准)。

其实采用ABCD法,并不意味着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其中只有行为要素不能省略,而其他三个要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省略。

有时学习目标中的条件与标准是很难区分的,如上例中的5分钟内既可以看成是表明时间限制的条件,又可以理解为表明行为速度的标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去细分它到底是条件还是标准,而是应该考虑学习目标是否能够用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